文库文章 >> 所有标签  >> 文库文章  >> 「秋招实录」华为消费者管理培训生岗秋招复盘
「秋招实录」华为消费者管理培训生岗秋招复盘
应届生求职网487842020-03-06
应届生·BBS精选主题-秋招实录

[秋招实录]华为消费者管理培训生岗秋招复盘

我是一个纯文科生。

高中学政史地,大学学新闻学。七年间,通过课程与自学,我接触到的大量碎片化的人文社科类信息,艰难地拼凑出了一个零散的知识结构。就像是花了许多功夫跑去华强北挑选,最后却发现自己买到的却是一台“组装机”。

组装机就组装机吧,文科专业像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哪怕是组装机,能在工作中像一支U盘一样即插即用,也算发挥了个人的价值。至少在本科期间,我是这么认为的。

四年间,利用假期的闲暇,我偷偷溜去一线城市做了三段实习,在央媒的记者部、网媒的评论部和互联网公司的政府关系部门留下了脚印。每一次出发,从踌躇满志,到匆匆上岗沦为“工作机器”,往往不超过两个星期。

“组装机”让天马行空成为了工作的常态,无论是在策划、执行还是复盘的过程中,初入职场的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头脑风暴状态,想法多却不接地气。这般“散打”功夫,要是能乱拳打死老师傅的话还好,若是不走运,在最终成果上出了问题,就只能接受被工作KO的现实。

感性有余而逻辑不足,成了甩也甩不掉的标签。

@小番薯Frank

秋招:跌跌撞撞迈出第一步

2019年9月,我如期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攻读新媒体硕士学位。

在此之前,我从一些渠道了解到,香港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一般有两次参加企业秋季招聘的机会。抱着在面试过程中积累一些求职经验的心态,我陆陆续续地投递了几家大厂的岗位。

在数家企业的秋招面试的过程中,我先是经历了挫败,接着根据自身特质,在反思中找回了自我定位,重新调整好了“战斗”节奏,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这里,我根据自身经历,将面试过程和体会进行了一些梳理。

2019年,华为公司市场与销售类岗位的秋季校园招聘大致分有七个步骤,在接到面试邀约之前,公司会完成简历筛选以及线上性格测试。在现场面试期间,一般会安排群面、HR面以及业务主管面。在面试完成之后,会有工作人员安排英语能力测试。

当现场面试和英语测试的流程结束之后,人力资源部门会对面试者在每一个阶段的表现进行打分,并将分数累加,由高到低依次排序,选择特定数量的同学,放入“资源池”。“资源池”的官方解释是:有较大的可能被录取,如果收到进入“资源池”的通知短信之后仍有较长时间都没有收到回复,则意味着当了“备胎”,只有当别人放弃offer或岗位出现人员空缺时,才有可能拿到录取。

面试前:凡事预则立

我投递的岗位是“消费者管培生”,在这个岗位下有四个细分领域:产品上市(GTM)经理,渠道销售经理,零售经理,电商销售运营经理。

一开始,我广泛地咨询了经验丰富的几位好朋友,他们大多建议我选报To B端的“客户经理”岗位。但是在看完华为招聘官网的职位描述之后,与一级市场紧密联系的消费者业务与我的个人兴趣更加吻合,再加上自身对华为的企业业务和运营商业务并不是非常熟悉,再三权衡之下,还是选报了“消费者管培生”岗位。

通过公司的简历筛选之后,我收到了系统发送的性格测试链接。性格测试是华为招聘流程中的必经之路,用来评估应聘者的个人性格是否与企业价值观相符。题目给出的选项没有对与错之分,根据个人的想法填写即可。例如在测试中,要求你根据一段表述:“我总是能准时地完成别人交付的任务”、“我渴望安逸的生活”……,从1到10选择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求职季一定要养成定时检查邮箱的习惯,哪怕是订阅邮箱栏也不要错过。华为的HR系统发送性格测试邮件之后,我的邮箱自动把它归到了订阅邮件栏,手机端对订阅栏邮件没有弹窗提醒。如果那天我没有翻阅、清空邮箱里的每一个小红点,就很可能会错过性格测试的截止日期。

9月24日下午,我收到了招聘系统发送的面试通知,邮件里说让我在两天之后带好三份简历和有效证件前往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参加面试。在准备的过程中,好朋友提醒我说,最好着正装参加华为公司的面试,很多人此前因没有注意这一点细节而影响了自身的印象分。

九月底的深圳,气候依然是十分闷热。当我到达面试现场时,等候大厅里已经坐满了身着正装的候选人。不少同学还带上了长款西服外套,他们手里拿着简历,端坐在椅子上,嘴巴微微张动,貌似在为面试中可能出现的话题做着准备。

无形之中,几百平米的等候大厅内增加了不少紧张的气氛。

群面:自信地做一名团队贡献者

在现场等了大约30分钟后,看到HR工作人员拿着名单,让叫到名字的同学准备排队进场。一场群面大概是16个人,进到群面的小厅里坐定之后,我发现有三个面试官面对大门正中央坐成一列,候选人所坐的位置沿着墙分两排依次排开,每一排旁边都安排有一张记录席,每张记录席有两三个工作人员负责记录群面过程。

群面开始前,面试官要求每一位同学在一分钟内用放置在桌面上的A4纸制作一张名牌,内容要包括姓名、学校、专业和应聘的岗位。我沿着A4纸的短边将纸折成四等分,以确保写完之后,它能刚好立成一个三棱柱。

安置好名牌后,我一抬头,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坐在对面的同学名牌上写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每一个人都好像是从高考状元榜上走下来一样,紧张感油然而生。

我假装淡定地拧开座前的矿泉水瓶,抿一口水,掩饰那呼之欲出的紧张情绪。

然而,在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后,我发现在同一场群面里,面试客户经理、互联网运营经理、消费者管培生的都有。我就此猜测,并不是整个屋子里的同学都是同一岗位的竞争对手,再加上粤港澳场次的筛选标准相对较高,群面淘汰率应该不会太高,把个人优势发挥出来,问题应该不大。

群面部分最令人紧张的应该就是自我介绍环节了,在我之前有七个同学都顺利地完成了发言,其中有几位明显是有备而来。他们或是提炼关键词,或是以幽默的发言逗得满场大笑,任何“风吹草动”都容易在无形中形成压力。

越是紧张,越不能自乱阵脚,千万不能沉浸在他人的发言中不自拔。最好是拿起桌上的铅笔,在草稿纸上梳理过往经历,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简历上的亮点。

自我介绍的过程还算顺利。接下来,面试官告知群面的形式为辩论,在场的同学按照座次分成两组,每组可以自选持方进行观点讨论,不预先分配角色,时长为二十分钟。讨论时,工作人员会在一旁观察、记录每个人的表现。

组内讨论的过程,大致如下:建立思考框架,提出论点,论据论证以及准备小组展示。在每个组的旁边,有一块画板,上面夹了一叠草稿纸,供组内同学书写使用,同时也作为小组展示的工具。

那一场抽到的题目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在一线城市,面临着巨大的住房、生活开支,在承受工作压力的同时,也忍受着生活质量下降,他们到底应不应该要转移到二三线城市?”在群面场上,无论自己是什么角色,最重要的是去做整场讨论的推动者,不要抱着提高曝光率的心态,去提出不切实际的观点。

我们这组是由我做的总结陈述,幸运的是,虽然有一些紧张,但我还是在规定的两分钟内完成了任务。对方那一组,因为陈述者的语速过慢,导致还没有讲完核心观点,就被记录时间的面试官打断了。在群面中,最好对规则保持高度敏感,毕竟遵守规则,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辩论环节结束后,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任务结束了,就可以掉以轻心。在场的面试官会对面试者进行交叉提问,随机地点在场同学的名字。

在进行复盘时,我发现群面对于应聘者来说,考验得更多的是对事物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进而推动解决方案的提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说对错,只论利弊。学会结构化地思考,辩证地提出观点,辅之以条理清晰的表达,就一定能在群面环节脱颖而出。

压力面:跨行不代表要“从零开始”

我在HR单面环节经历了压力面。这也是我第一次经历压力面,用猝不及防来形容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再准确不过了。

“你当过记者,那你喜欢读书吗?喜欢读什么书,读书习惯是怎么样的?”一开场,我还以为这是一场温和的聊天。

在依照惯例进行了几轮结构化问答之后,我正要放下警惕,这时候面试官的画风突变。

“平时读很多书也没太多用处,人一辈子把《史记》和《资治通鉴》读明白就够了。”

“你一个文科生,还是不要老想着转行了,最后或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写新闻和搞市场是不同的,我看你还是做你自己的专业吧。”

面试官用他对新闻和媒体工作极端化的理解,不断地向我传递压力,想迫使我接受“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并时刻观察我的反应。

当时我竭尽全力地向他阐述了做新闻记者期间锻炼出的能力完全可以适应负责市场销售类的工作,还将“读者思维”和“客户思维”进行类比,向他传递我的理念:“跨行业,不意味着从零开始。”

无论我如何使劲浑身解数,希望在我们的谈话之间赢得一个共识,面试官的脸上始终挂着一丝轻蔑的微笑,似乎是不屑,又似乎是在观察我的临场反应。

被怼了几个回合下来,我原以为面试可能要就此止步了,心里生出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会连续提出涉及专业歧视的问题?

为了解决疑惑,我在面试最后的反问环节,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您是否认为专业匹配度的重要性大于全面的个人能力?”

“如果是的话,你今天就不会坐在这里面试了。”面试官向后伸了个懒腰,半开玩笑地说。

我顿时明白了,原来刚才的确是经历了一场压力面。

业务主管面:高效沟通

听说被顺利录取了,那么三面的面试官就是你未来的业务主管。

和我同一场群面的小伙伴们都陆陆续续地面完三面,离开了酒店了,我一个人在面试等候大厅孤零零地又等了大概三十分钟,才看到等候区的大屏幕上显示出我的名字。心态有些着急的我总算是松了口气,提着书包,快步进了面试室。

刚经历了压力面,接下来可不敢怠慢,直到在面试官前坐下时自己仍处于“战斗状态”:时时准备接受灵魂拷问。

“在外面等了挺长时间吧?”主管问我。

“没有没有,等候时间长说明您肯定是在精挑细选,确保找到最符合华为公司气质的员工,好饭不怕晚,我愿意在这里接受您的甄别。”在和业务主管握手之后,我理了理思路说。

主管拿着我的简历翻看了好一会儿,似乎对我大学四年做了很多课外活动表示十分惊讶。

“一边上课一边做这么多项目,不累吗,怎么确保每件事都能做好呢?”接着,他具体地“考证”我经历中的细节,在每一个他感兴趣的地方,都会停下来追问我当时的意图和思考。

意料之外的是,业务主管在考察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地涉及华为公司消费者业务的具体内容。更多的是从我的个人经历出发,考察我过去如何启动、执行并完成一项工作。有时还会提一些较为宏观的问题:“如果你有一天实现了财务自由,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他在电脑后面坐着,我一边说,他一边打字记录下我回答的内容,估计是在考察如何在不同类型的问题中,组织语言,解决交谈对象的疑惑。

临结束前的反问环节,我略带好奇地问他:“如果让您在心中画一幅消费者业务优秀员工的画像,他最为重要的三个特质是什么?”

“我觉得首先是不达目标不放弃的执着,其次是面对复杂问题有灵活的解决方式,最后应该是在各个领域快速学习的能力。”他思考了一会儿说。

我跟他握了握手,起身告别,回到了等候大厅,这时离最初的群面已经过了七个小时。

英语测试:重在日常积累

业务主管面试结束之后,等候大厅里除了我已经没有几个人了,在大厅坐了不到五分钟,就有引导人员通知我到小房间里做英语测试。

英语测试的题目分为复述听力口语三个部分。复述部分基本都是送分题,听力部分也就是大学四级考试的难度,只要集中注意力,应该不存在问题。

口语部分应该是最考验日常英语学习积累的一部分了。它的形式类似于雅思口语Part 2,系统会随机抽取一个话题,你需要根据这个话题说两分钟陈述,陈述前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

我抽到的题目是:“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次聚会”“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题目的难度相对来是不是很高,我在草稿纸上写下了关键内容,然后用线条把它们之间的逻辑连接起来,然后在段与段之间写上了连词,因此总体上说得挺连贯。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英语测试的时候,一个房间会有三个人同时在考,但因为每个人开始测试的时间不同,所以有时候会出现自己在做听力题时,别人正在做朗读题的情况。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则很可能会受到干扰。

华为校招对英语测试的要求是通过即可,只要能够达到及格分数,应该问题不大。

“资源池”和“开奖”:漫长的等待

在完成所有面试、测试后,我筋疲力尽地在酒店的卫生间里脱下正装,换好衣服。心想,哪怕就算没有结果,我也从这次面试中受益良多。

提着包,从福田口岸搭东铁线回香港。一到家,就打开了电脑,疯狂地刷牛客网和应届生论坛,一方面是希望从别人的求职经验里看看自己这次有没有戏。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到粤港澳场次的“开奖”消息。

面试结束后,就进入了漫长的等待期间,在这个过程中,我曾无数次回忆面试过程中的表现,同时打听其他场次相同岗位的面试情况。

2019年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正在学校图书馆里看书,午饭之后略有困意,就在桌子上趴了一会儿,醒来就看见华为公司给我发来的短信,恭喜我通过了面试,进入了“资源池”。

“资源池”的官方解释是,有较大可能获得offer,但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又等了大概一周的时间,到了10月15号,我在图书馆里赶作业,邮箱里突然收到了来自华为的offer。我点开附件之后,仔细核对了一下,真的是我的名字。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表现还是得到了华为公司的青睐。

自此,我的2019年秋招告一段落,这段求职经历也让我明白:凡事不背包袱,放平心态,做足充分的准备,你期待达成的目标一定会有回音。

在招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