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8年前的今天,自己刚刚毕业,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过五关斩六将而被录取的第一家公司,开启了正式的职场打怪旅程。
其中有得意的经历,有能做的更好的地方,时常回头总结时,总有感悟“如果当年要是知道… 能少走多少弯路啊”。
所以写成此文,仅供还在学校的,或是即将进入职场的,或是刚入职场打拼的年轻人的参考。
先说说自己,并不是顶级大牛,所以订个基调,让觉得有参考价值的读者辩证着浏览。
亚洲顶尖本科全额奖学金毕业,因为不喜欢花时间学习,选了某个万金油工程专业毕业。大四没想清楚毕业要做什么,就在朋友的撺掇下随便试了几家外资银行管培项目(汗,当时以为银行就是个保险柜之类的存钱的行业,知识该是有多匮乏…)。
因为当时的管培项目到终面要很多轮,中间放弃太可惜了,就这么阴差阳错的进入了录取我的第一家银行(巴克莱未来领导者管培项目)。其实后来BNP啊,德勤什么的也进了,不过因为懒得做research,觉得巴克莱这个项目名字挺牛气,又是唯一一个被录取的没有任何银行实习经验的人,就开开心心的奔着去了。
后来运气不错,又先后在两家金融公司任职,现在在的银行是三年前以全球3000选10的比例进入的比较特殊的项目(多是给MBA毕业生的,我是个特例,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喜欢学校…),作为本部门最年轻的助理总监之一,已经先后在伦敦,新西兰,香港和新加坡工作过。
说上面这些并不是要吹嘘自己,只是一来大牛们可以绕道走,我从来都不是,也不想写个文章还被喷,二来就是上面一些点一直是自己的心病,觉得可以重新来过一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所以在下面自己的经验总结里还会举以为例,为他人借鉴。
好了,正文了。自己觉得最重要的几点职场经验:
我不能以更重要的话来强调职场规划和早做准备的重要性!
其实这上面我是吃过亏的,大家也看到我其实是误打误撞的进入银行,在受到巴克莱邀请时,因为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公司,压根儿就没准备报。还是因为它发的邮件里有自认为搞笑的段子,说给朋友听,才被提醒去试一试。
所以可以说我当时是非常幸运的,现在每每想起还有点后怕。当然我也就付出了代价,刚进银行是从技术部开始打拼的,技术部并不是银行核心部门,因为对银行业务认知为0,我其实用了6年多的时间慢慢了解自己想做什么,然后从后台慢慢移来前台。内中艰辛与不可控因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相比较而言,当年身边有好几个真正的大牛,在大一就明确目标,找的实习认识的人都非常对口,所以大学毕业轻轻松松几份投行offer入手。咱们中国古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对应届生绝对适用,除非你家族关系网广大,完全不愁工作找。
身边朋友有认为我非常幸运的,专业知识不如很多更努力的人,就能得到一些别人梦寐以求的机会。这一点,当然运气非常重要(对我的例子来说),但和自己特殊的一些长处也有关。
我大学没有花太多精力学习,因为我知道自己也学不过学霸,所以就花时间研究一些别的有意思的事,比如创业,比如人工智能,结果在后来的面试中证明这些特殊的小技能,小经历容易受到面试官青睐。
不要人云亦云做同样的事,思考自己的闪光点,可以帮助你在面试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有的时候看周围年纪大的同事,或一些刚入职的junior,总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叹。如同你不是考进大学就一生顺利了,也不是找到份工作就人生圆满了。这一点,咱们中国的学生不如国外的学生领悟彻底。
很多人在踏入大学以后就迷失了自我,打打游戏,谈谈恋爱,没有了自我学习的动力(我指的学习不是单纯的读书,你可以选择自己将来发展的一个方向,然后就朝着目标努力。比如打游戏,要打就打入世界级的比赛啊,或者自己研发游戏啊)。
当然我一开始也是一样的颓废,在大学里被一位学长语重心长的教育了一下午后,痛改前非,在工作上努力奋发,没事想想如何提高自己,还能锻炼一下什么别的技能。估计在新时代,人工智能尚且在不断学习的cycle里,作为计算能力比较弱的人类,更要不断学习了。
一天两天勤奋容易,一年两年,不断challenge自己,在职场上做更好的职业人不仅需要毅力,更需要好的计划,对人生目标的把握与追求。每隔一段时间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道路是非常必要的习惯,容易在自己跑偏前把自己拉回正轨。
当然小的经验教训还有很多,说多也无益,能把握这三点大方向,你的职场运气差不到哪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