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能吃苦耐劳”的公司
和求职的朋友聊天, 说起看到哪种公司面试都不想去,大家一致赞同:要求“能吃苦耐劳”的公司
年轻人对“吃苦耐劳”的反感,其实是对付出没回报的厌恶和抗拒。
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明明是基本的工作要求,却因为一些普遍的社会情况,变成了“压榨”“底薪”“只管耕耘没有回报”的代名词,让人避之不及。
“年轻人,别总想着钱。多锻炼,等能力到了工资自然就有了。”这碗醇厚的老板牌鸡汤,不知道多少初入职场的小白,都喝到过。
以下忽悠对话大家一定很熟悉:
-
我们愿意培养锻炼你,在这个阶段你不要只看工资收益。
-
虽然现在这个岗位缺人,但你只要过渡一段时间,就好了。
-
你能做到各个方向的事,对于应届生来说收获是很大的。
-
年轻就要拼搏
……
我的朋友在上海刚毕业做HR,拿着只有5000块的工资。进去之后,几乎每周都在吐槽。
低工资应付不了一线城市高昂的物价,与此同时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及部门人手不足导致她要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每天加班到10点,而且,没有加班工资。
入职前的那些“锻炼”“收获”“拼搏”,在实打实的现实面前一文不值,她只想睡好觉,吃饱饭,拿对得起自己付出的收入。
半年后,朋友忍无可忍,辞职。
公司很聪明,知道请一个人,让他干两个人的活,要远远比请两个人给合理的工资,让他们干合理的工作更划算。然后再用画饼,营造求职焦虑等手段让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投身其中。终于,这一届年轻人不好忽悠了,他们开始变成只看钱的年轻人。
在JD和面试中明确提到“吃苦耐劳”的企业,确实会非常辛苦,需要提前跟求职者做好心理准备,这与行业和企业发展都有关系。
一方面,行业本质如此。
许多人觉得“吃苦耐劳”和纯体力活直接挂钩,比如制造流水线操作工,需要出单的销售,各类地推地勤人员等,这确实是工作和行业性质决定的,在工厂高温嘈杂沉闷的环境和办公室空调环境工作8小时,哪个更辛苦,相信不必多说。
另一方面,也与公司发展和岗位相关。比如审计这样的工作,365天有300天都在出差,年报期常常十几天无假无休。
许多大家看起来“高大上”的工作,也跑不掉吃苦耐劳四个大字,加班,出差,24小时stand by,昼夜颠倒,高压KPI等,岗位性质决定了你必须考虑是否愿意接受和承担。
同时,处于快速发展和扩张阶段的公司,往往更需要“吃苦耐劳”。我曾经面试过一家快速扩张的独角兽企业,副总很诚实地向我传递了“很辛苦”“需要加班”等讯息。在这些情况下,“吃苦耐劳”就是自我选择的问题。
“别和我谈理想,我只想要钱!”
现在的年轻人,比起梦想,更需要生存,比起遥不可及的大饼,更在乎实际的收益和自我价值的满足。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生活,我愿意付出热血,但我不接受劳而无功。
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不仅仅在改变着年轻人的思想,也影响了就业市场。薪酬信息透明化的人才市场,找工作本身已经变成一种“市场经济”的行为。人才和企业,以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市场价,来促成劳动力买卖这笔交易,大家各取所需,最终达成双方乐见的结果。
只要身处这浩大的人才市场,就必须听从“市场”的选择。求职者付出劳动力,自然是择优而录,价高者得。也正是这种市场行为,让求职者必须了解清楚自身的定位,掂量能力的筹码,确认自我价值的“薪酬化”,也让企业必须改变“鸡汤招人”的省钱思路。
同时,求职者也要明白,合理的价值有时候不仅仅在于钱,平台砝码同样重要。当新东家无法直接考核你的全部价值时,你曾经效力过的平台,就变成最好的背书佐证。
最后想对企业们说,画饼充饥比不上物质丰盈,年轻人不想望梅止渴,他们还需要奶茶炸鸡烧烤火锅小龙虾法餐日料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