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又称劳动事故),是指在职劳动者在生产区域内、工作时间中,因从事与生产有关的活动时所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等事故。广义的工伤事故还包括罹患职业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基本精神,我国工伤事故赔偿中所指称的工伤事故采用的是广义。遭遇工伤事故的劳动者,可视情况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但工伤治疗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工伤期间,工资还照常发吗?又是怎么发放的?
首先,在工伤期间工资是照常发放的。根据相关规定,工伤职工停止工作、治疗工伤期间,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休养期间,工资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另外,很多人会把工伤期间的工资和工伤赔偿混为一谈,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工伤期间的工资是由单位发的,但工伤赔偿是由社保缴纳机构按照工伤认定的程序认定后发放给公司,再赔偿给劳动者的。所以,受伤职工必须分辨清楚单位发放的是否为工伤工资,以避免合法权利受到损害。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一个概念,叫做“停工留薪期”,即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原工资、薪水、福利、保险等待遇不变的期限。同时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满,需要进行伤残评定。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因此,在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无论如何都不得以各种理由停发或部分停发劳动者的原有工资福利待遇。
如果在工伤期间,公司不依法支付劳动者的工资的,其行为就是违法的行为。劳动者在希望工资按月发放的时候,要注意处理问题的方式。可以先选择协商途径,首先,要注意从不同渠道了解以下因素,如老板的为人、用人单位的规模、用工的规范度等;其次,要注意在发生工伤后的第一时间内,用人单位的处理态度和采取措施,因为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对于工伤工资的态度。如果协商不了,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向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或者仲裁,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劳动报酬。
以上就是关于工伤期间工资发放的相关内容,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工伤期间,工资是由用人单位进行正常发放,不应该按病假标准降低其工资待遇。如果公司不按规定发放全勤工资,则劳动者可向相关部门举报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