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疫情,少部分的企业抓住了风口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但更多的企业都受到了不好的影响,许多大公司也不得不选择降薪裁员来维持公司最基础的运作。但并不是每一家公司在裁员时都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操作的,对于普通劳动者而言,面对裁员潮下公司违法解约该怎么办呢?
在劳动法中对于公司能够直接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有明确的规定: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公司拿不出相关证据来证明劳动者满足以上条件之一的,都属于违法解约。
如果劳动者遇到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时,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第四十八条规定,来要求用人单位继续与自己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延续劳动关系至劳动合同期满。如果劳动者不愿意在该公司继续工作,也可以放弃要求执行劳动合同,只向用人单位索要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既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也不支付经济补偿金,那么劳动者可以搜集相关的证据后去申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经济补偿的金额是按照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工作年限来决定的,劳动者在该公司工作每满一年,用人单位就需要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说,劳动者在该公司工作n年,那么经济补偿金就是n月的工资。目前不少公司会给予n+1的经济补偿金,也有少数公司能够达到n+3的水平。其中要注意的是:如果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在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与此同时,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那么对应的经济补偿金需要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被裁员后的经济补偿是每一个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只要劳动者能够证明该公司属于违法解约,就可以要求该公司支付自己应得的经济补偿;如果该公司拒不支付,劳动者也可以使用法律武器来进行维权。面对“裁员潮下公司违法解约该怎么办”这种问题,了解相关知识,就能有力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