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能源行业火爆,中介不断往工厂送人,普通工人月入近万,高端人才薪酬2年翻倍......
曾经多么火,现在就有多冷。
今年4月底开始,比亚迪长沙工厂工人集体离职的消息不断,5月8日,比亚迪长沙工厂本月离职名额已满,工人集体辞职被阻止的消息再次登上热搜。
比亚迪官方随即回应,相关报道与事实不符,比亚迪长沙园区人员招聘工作正常进行。但这一回应未能让离职风波降温。
据财经十一人5月16日的《比亚迪长沙工厂离职风波调查》报道,工人集中离职确有其事。2023年春节后返厂,比亚迪内有部门领导就不断强调,今年形势严峻,部门会严控员工数量,只出不进。
作为这条赛道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宁德时代4月20日披露了公司202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8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58.0%。交出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后,宁德时代股价也应声上涨。
但有意思的是,就在其业绩报告发布前不久,有消息称,不少宁德时代工厂普工因加班时长大幅缩短导致工资“打折”而离职。
据财联社4月19日《“宁王”一线工人:做四休三想加班,没活干盼着忙起来》消息,通过对多名宁德时代旗下工厂员工的调查了解到,“没活干”、“没班加”、“收入减少”、“晋升难”成了多数一线工人的烦恼。
曾经火热的新能源行业为何变成如今这副模样?
究其原因,可能是“高库存”和“利润空间减小”造成的连锁反应。
2023年一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92.81%,虽然低于2022年四季度,但仍是行业里的销冠。
但官方销量数据和上险量数据的巨大差异则让人看到比亚迪风光的背后,为何为传出工人无班可加,纷纷离职的一幕。(注:所谓销量数据通常指主机厂发放给经销商的数据,而上险量则是真实卖到消费者手中的实际销量)
相关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就已经增加了约10.48万辆库存车。
高库存倒逼比亚迪后续减少生产。
同时,随着年初特斯拉的又一波降价,以及各方面成本的上涨,比亚迪的利润率有所下降。
据比亚迪2023年一季度报显示,比亚迪扣非净利润率约为2.97%,而去年全年该数据则为3.69%,去年四季度该数据更是达到4.65%,相较之下,一季度数据下降明显。
销量、利润率双双下滑,这也许即是比亚迪工厂员工薪资降低,排队离职的原因。
但是无人可以否认的是,比亚迪不仅是当前中国表现最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是几乎表现最好的汽车企业,其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标杆。
比亚迪已经如此,其他汽车品牌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
5月,多家企业同时公布一季度财报。其中,上汽集团2023一季度总营收同比下跌49.55%,环比下跌19.77%;长城汽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了89.34%......
据36氪报道,为提振销量,坚持不降价的理想也在多地推出优惠政策。
而蔚来、小鹏等则仍深陷亏损泥潭。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艰难度日,海外的造车新势力同样也不乐观。
包括Lucid、Fisker以及极星等海外新能源初创企业纷纷下调2023年交付预期,NIkola更是直接暂停生产,仅Rivian一家保持全年5万辆的预期不变。
5月6日,已经92岁的巴菲特在其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说:“从历史上来看,汽车行业非常艰难,并且也是一个很难投的行业。无法判断汽车企业5到10年后的走向。”
两天后,巴菲特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再次减持比亚迪,以4.6209亿港元出售了196万股比亚迪的H股,其在比亚迪的持股比例从之前的10.05%降至9.87%,而其上一次减持还是在刚刚过去的4月。
几乎在同一时间,与巴菲特齐名的另一位美国金融巨鳄索罗斯旗下的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减持新能源汽车股的消息被曝出,特斯拉、蔚来、通用遭清仓抛售,Rivian则被大举减持约1080万股。
金融巨头对新能源产业的担忧不无依据。
过去将近一个月的上海车展,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本土品牌的狂欢,但事实上甘苦自知。
比亚迪排队离职潮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它道出了这个产业的艰难。
对于未来“乐观”还是“悲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下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