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求职市场鱼龙混杂,池浅水分多,简历充大哥。部分求职者在简历中把自己描绘成职场精英、行业奇才,一份简历半份水,面试全靠一张嘴。
其实,当你吃过简历造假的亏就会明白,你简历里的水,就是求职被拒后流的泪。
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熟悉的招数?
(1)学历信息全靠编,半真半假难分辨。
前段时间爆出来的,一名求职者凭借“清华大学博士”的学历头衔,欺骗一众面试官,结果被无情揭穿,后悔不已。
学历造假是非常常见的手段,可能乱写学校名的并不多,更多的投机主义者,会将自己的学历进行美化。
一般情况下,你无论写什么学历,都默认为是全日制,如果是非全日制或者函授等其他形式,应该要标出来。但是很多投机分子并不会标出,甚至在面试时也矢口不提,妄图蒙混过关。
还有一小部分投机者,会故意混淆一些信息,比如在分校获得的学历,简历上写上本校的名称,寄希望于招聘方不懂这些,就可以将自己包装成名校毕业生,殊不知有些分校与本校不止是名称不同,学校排名也是天壤之别。
(2)工作经历全夸大,参与过的就敢写。
工作经历是简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为了引起招聘方的关注,部分求职者大面积开启了口嗨模式。
浅参与过的活动,就敢说自己“负责”;全程跟下来的,就敢写自己主导;半年的项目,直接在简历上拉成一整年;Title全靠自封,能写多大就写多大。
见过最离谱的一名求职者,觉得背调最多涉及最近的两三份工作,于是把最近两三份以外的所有工作经历,都编成了行业领头的大公司,同样被轻松识破。
还有很多其他的造假“小技巧”就不一一举例了,总之有些投机主义的求职者,对于自己的造假技巧极其自信,结果一个个啪啪打脸,后悔不迭。
为什么屡屡警告,却又屡禁不止呢?
简历造假无非就冲着两点:
(1)面试机会
这是大部分简历造假的求职者,愿意冒风险的根本原因。
因为他们觉得凭自己的真实简历,是没有办法在众多简历中被HR挑中的。
所以,他们更愿意铤而走险,尝试在简历中造假,以博得一个面试机会。然后通过自己的能力,在面试中给予招聘方精彩的一个亮相,以此获取心仪的岗位。
在他们眼中,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只要没被发现,没被惩罚,他们可以用一切手段,获得自己想要的工作。
(2)谈薪筹码
等到面试通过后,你就会进入谈薪的环节。有些求职者认为,在简历中虚报上家的title以及薪资,可以增加自己谈薪时候的筹码。
大厂出来的员工与小公司出来的员工,肯定不会要一个价钱。主管级别跳槽的员工与专员级别跳槽的员工,起跑线都差了好几圈。同样想要实现薪资较上份工作上涨30%,如果开始报上家公司薪水的时候就已经提高了30%,是不是最低就是达成目标,还有可能有意外之喜。
为了这些,真的值得吗?
我们从造假目的出发,去分析一下这件事情。
(1) 面试机会不用靠造假
就像上文中说的,想要通过造假大公司的工作经历来博取一个面试机会,这个前提就是HR更青睐于有大公司工作背景的人,但其实HR会更倾向于简历中能看出高岗位匹配度的候选人,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能力。
比如说一家快消公司的老板觉得最近某款新产品销量很差,想要招一名新的营销主管来带队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老板还是HR,在筛选简历的时候,最看重的是,你之前的工作经历中,有没有成功的营销经历,而不是你是不是曾经在哪个大的快消公司中任过职。
只要你的能力能够与招聘需求匹配上,不会因为你之前公司的大小否定你个人的能力,而不愿意给你提供面试机会。
(2)谈薪不是靠吹
一个岗位的薪水靠两个因素决定,第一是你的岗位级别,每个级别的岗位薪水都有一个范围,除非你是那种万里挑一的人才,公司可能会破格为你提级别加薪。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来讲,最终谈定的价格,不会超过这个范围的上限。
第二个决定因素,就是你面试时的表现,当你走到谈薪环节的时候,说明对方已经认可了你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只要你提出的期望薪资在他们的可接受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不会受你上家公司的薪水高低,或是你之前岗位级别的影响。
简历造假,看似好像可以用0代价获得更多的面试机会,但是真正能通过造假混过面试的,凤毛麟角、不过寥寥。因为简历造假是太容易被戳穿了,你获得的不是面试机会,是一次次生命的无意义消耗。
先不说学历这种随便上网一查就能查到的东西,你认为的一些半真半假的小伎俩,在那些比你拥有更多行业经验的面试官眼中,也是不堪一击。
人家识别出来也不会当场戳破你,如果觉得你撒的谎不影响承担这个岗位的职责,就当做没看到。如果觉得有影响,面试这关,也就不可能通过了。
更别说个别小公司的面试官会先假装不知道你撒谎,等哪天想辞掉你的时候,会以此为根据,拒绝赔偿,到时候还不是只能吃下这哑巴亏?
所以简历造假就像山寨版的七伤拳,不伤人,专伤己。这种级别的招数,建议永久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