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该标签下共有1044篇文章)
11月17日教育部发通知,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系列,表示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我们特别采访了100家雇主的HR,对于2023届毕业生有何印象,需求量如何变化等进行了了解,绘制了本期的《“网课一代“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前段时间,有一名求职者在面试结束后,被面试官当场撕掉简历,一度引发网友热议。所以,求职者到底认为什么样的面试官才算是尊重自己?小编在网络上整理出一些呼声较高的回答,看看这是不是你喜欢的面试官?
每个人的性格、兴趣、价值观各不相同,而不同的因素也对应着不同的职业,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除了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更要知“彼”明确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和个人在实现目标的优劣势。从而增强相应能力,提高求职竞争力。
前段时间,一位求职者很苦恼地问我:“我前两天投递了很多简历,但是为什么一个回复的都没有啊?”我试探性地问了句:“您这边指的很多是有多少份?”他说有大概四千份,我心想海投啊,难怪回复的较少。为什么海投回复会比较少呢?
结构化面试是指面试的内容、形式、评分标准及结果的合成与分析等构成要素,按统一制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的面试。那么结构化面试到底考察哪些方面呢?作为应届毕业生该如何把握,轻松拿下面试呢?
跨专业求职的应届生,作出选择的出发点或许是为了逃离缺少热爱的本专业,或许是对跨专业的真正热爱,或许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或许仅是一场踏入雷池的冲动,大家的最终目的都是——上岸。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网申是进入各大企业的“第一道门槛”。不过众所周知,越是“高大上”的企业,网申的淘汰率往往越高。那么网申是如何进行筛选的?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网申的不通过呢?这篇文章带你了解。
很多应届毕业生在参加校招前期签了三方协议,但在后期校招中发现了更加理想的企业,如果想加入后者不得不与前者解约,应届生违约是否需要支付违约金?违约之后应该怎么做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案?下文整理了相关信息。